学者心声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10月13日第1308期
中国经济风景这边独好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 徐洪才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总结30多年改革开放经验、准确把握当下中国国情和未来经济发展趋势后作出的重要判断。
在中国经济新常态理论体系的指导下,五年来,中国经济在改革发展中砥砺前行,经济逐步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增长质量提升,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老百姓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保持同步,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可谓“风景这边独好”。适应经济新常态,引领经济新常态,在这一战略举措的指导下,我国经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实践探索。以“三去一降一补”为主要内容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在提升供给质量、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竞争力、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培育新的增长动能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分工体系中逐步向中高端迈进,通过推进国际产能合作、企业“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等举措,我国在国际分工体系中赢得了更为有利的位置;“一带一路”倡议提出,打造开放型经济体制,国际国内互联互通,为推动开放型世界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经济将继续沿着经济新常态的基本理论框架,科学制定经济发展规划和政策,通过改革创新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新动能培育,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
(本报记者 段丹洁/采访整理)
公共文化生活成果惠及全民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 周笑梅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与灵魂。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文化自信关系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关系着“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的实现、关系着中国在全球格局中新的互动模式与自身地位的形成。
党和政府高度关注文化建设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特殊地位,高度关注文化与各领域的融合发展,高度关注文化建设与互联网时代、智能时代、社会治理等重大主题的密切关系。我国的文化产业、公共文化服务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营造了更为丰富、优质的公共文化生活,成果惠及全民全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各层面、各领域得以广泛传播和深入培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民间和国家教育事业发展领域广结硕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文化根基得到前所未有的夯实和拓展,为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
未来,国家及社会对丰富优质的公共文化生活的建设与营造,无疑是重要发展目标,并以之不断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建设与发展。
(本报记者 赵徐州/采访整理)
讲好中医药故事 传播好中国声音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张宗明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的系列重要讲话,不仅为中医药发展指明了方向,也进一步坚定了中医药文化自信。
中医药文化自信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集中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原创思维方式。中医药文化自信源于中医药辉煌的历史成就与丰厚的历史宝藏。中医药学凝聚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中医药文化自信源于中医药文化软实力。中医药是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先锋,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在中医药文化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应讲好中医药故事,传播好中国文化声音,为世界开启一扇了解中国文化的新窗口。
(本报记者 吴楠/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