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史与医学人文”讲坛第一讲丨中医的社会史和文化史
发布时间: 2022-03-29 浏览次数: 10

2022年3月25日晚上20点,由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文化研究中心主办的“科技史与医学人文”讲坛腾讯会议顺利举行。复旦大学历史系吴以义教授应邀做了题为《中医的社会史和文化史》的专题讲座,全网在线聆听报告的人数高达350余人,此次讲座由中医文化研究中心刘振副教授主持。

  


报告开始,分管科研工作的王小丁副院长代表学院,向吴以义教授表示感谢,向参加讲座的全国师生表示欢迎,向论坛开讲表示祝贺。

  

吴以义教授,1981年入华东师范大学,师从张瑞琨先生,研究量子力学史。1984年硕士毕业之后,赴普林斯顿大学深造,师从科学史大家格里斯皮(Charles Gillispie) ,亦受教于马豪尼(Michael S. Mahoney)。1989年获得历史学博士1990年起在宾夕法尼亚大学科学史和科学社会学系担任席文(Nathan Sivin)的博士后教学和研究助手,研究成果见于“医学知识在刘完素、朱震亨门人间的传递”。其间吴以义教授有机会与余英时、刘子健、库恩(Thomas. Kuhn)等名宿交往,在余英时先生和刘子健先生指导下考察中土文化的特点和科学发展的关系;吴教授更是国内少数几个直接受教于托马斯·库恩的学者,他的《库恩》和“库恩直解”、“与托马斯·库恩先生的一次谈话”提供了对库恩科学革命理论的清晰说明。 

  

吴以义教授的报告围绕科技史研究生的治学,立足国际科技史研究前沿,对中医史研究中的社会史、文化史方向进行提纲挈领的介绍,为研究生的论文选题、研究方向、研究方法提供详实的指导。根据研究生们提出三大类问题,科学观念与科学精神问题、科技史研究生的选题方向问题、科技史研究的方法问题,吴以义教授分别予以回答。吴以义教授认为,中医他们研究的是各种各样的病,我们研究中医史是研究中医这些医生,研究他们的社会关系、他们的文化传统、他们的技术的发展。这是两种不同的研究。对于科技史的入门者,人物传记是一种相对容易上手的研究体例,因为线索比较清楚。关于史料、史观和结构的问题,相对而言看史料是最基础的,史料看得多了以后,最好的结构,最好的结论就油然而生了。

报告不仅吸引了全国科技史的师生,更是吸引了大量中医学的研究者。吴以义教授以其深厚的历史素养和准确凝练的语言功底,使得报告洞见纷呈、深入浅出、字字珠玑、鞭辟入里,讲座也获得了广大师生的热情互动。


【撰稿:刘振         审核:王小丁】